南法仲夏之梦

这次欧洲大陆之旅的第二站,是去南法拜访我的大学好友尼古拉斯。倒也是神奇,他是我在美国结识的第一个好友,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法国人。大学毕业之后,他因思乡回到了法国,而我却因为天气(尬笑)继续留在了佛罗里达。屈指一算,竟也是五年没有见过。还记得当初离别之际,我承诺他改日去欧洲一定拜访,于是这次便毫不犹豫地把他所在的南法小镇Fréjus作为西欧环游的第二站。

夕阳下的Fréjus港湾

夕阳下的Fréjus港湾

从巴塞罗那坐火车去Fréjus也是一段有趣的旅程,全长快8小时的火车分为三段:巴塞罗那到法国蒙彼利埃的国际段,蒙彼利埃到马赛,马赛到Fréjus。国际段是两层的火车,座位是棉绒布,空间很大,插座小垃圾桶都在座位旁边,很是方便。穿过西法边境的时候是在山里隧道,所以也没看到什么国界标志之类的,黑黑的一晃,就进入法国了。到蒙彼利埃火车站的时候,恍惚间我像是回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武昌火车站,老旧的建筑,加上昏暗的光线,跟我想象中的南法有点出入。待我挤上(是真的挤)去马赛的火车,这种感觉更加强烈。可能是碰上旅游高峰,每个乘客都有一两个大的行李箱,挤满了走道,都没法向前移动。幸好这次我轻装上阵,只背了一个背包,要不然连座位都找不到。期间有乘客因为没法移动到车门而坐过站,也是神奇。好不容易在马赛挤下火车,坐上了去尼斯经过St. Raphael (Fréjus旁的一个站) 的火车,总算觉得又活了过来。这辆区域火车外表上看上去很老旧,内部确是旧时法国的奢华。红色绒布座椅窗帘,加上装饰精细的车灯,让人觉得走进了一部电影场景(比如东方快车谋杀案,尬笑)。座位很舒服很大,就是没有充电插座(毕竟是老式车厢)。晃晃悠悠地过了两个多小时,总算到站St. Raphael。车站很小,比起蒙彼利埃和马赛,确是极其的干净整洁。走出站口,刚好快到日落时分,整个镇子在夕阳下显得宁静祥和,这才真正感觉到了南法。尼古拉斯停了车过来接我,远远的看着他走过来,像是一下回到了大学时代。一见面,上前给了他一个美式拥抱,感觉他倒是有些不习惯这种打招呼方式了(笑)。之后他建议我把行李先丢他车里,再一起吃个晚饭在小镇中心逛逛。

塔塔牛肉

塔塔牛肉

Fréjus夜市

Fréjus夜市

我们边走边聊,像是要把之前陆陆续续的联系都串联起来一样。毕业回法国后,他换了专业,读了硕士,又换了几份工作,现在在考证,准备进军资产管理行业。说实在的,欧美人这种追寻梦想的精神,一直对我来说都是一种鼓舞,也是我在美国换专业读博的原因。放了行李,他带我到了一家他最喜欢的餐厅。外表上就是一般沿海餐厅的感觉,但是走到后院,却别有一番洞天。那里充满了各种绿植和蜡烛灯,坐在小园桌旁,来了一杯以伏特加为底的蓝色鸡尾酒,感觉像是真正的在度假。餐厅只有法语菜单,尼古拉斯跟我解释了几个名词,我竟然靠英语和西语倒看了大半个明白。要了一份塔塔牛肉(这家是把生牛肉剁碎加上橄榄和西洋香菜末拌食),不得不说法国菜的作料相对清淡,主要考验的是食材的新鲜滋味。边吃饭,边听尼古拉斯吐槽他在的行业行情,感觉像是原来吐槽教授一样(笑)。吃完饭,我们在夜市一条街逛了逛。夜市街就在海滩旁边,跟国内其实很像,不同的小摊卖着冰淇淋、小吃、工艺品。不过吃食自然是没有国内那么种类繁多,但是对比欧美我走过的地方看来,已是很多。说实在的,我来之前没有查过任何这个小镇子的资料,因为主要是拜访朋友。然而听尼古拉斯说,这个小镇子是法国人暑假旅游胜地,很多北法人在这几周都来过暑假了。也不奇怪,走着街上,我和他竟是为二说着英语的,更别说亚洲面孔竟然都没见到一个。

尼斯漫长的海岸线

尼斯漫长的海岸线

海上滑翔伞起飞

海上滑翔伞起飞

吹了会海风,尼古拉斯开车带我去他家借住一晚。他开车还是跟五年前一样,典型的欧洲人风格(笑)。还记得当初他在美国教我开车的时候,我感觉像是回到国内驾校一样,跟我当年的教练一样熟练而不拖泥带水,一看就是可以在武汉开车的(哈哈哈)。等到了他家,我才发现跟我想象的有些出入。我原以为是欧洲式的公寓,他家却是一个在山上的别墅。再见了他父母,我却和五年前一样还是不会说法语(尴尬),打了招呼,然后试图用英语和手势比划交流了一下,就闪进客房了(我保证下次学些法语再来,捂脸)。时间还不算晚(毕竟9点多才天黑),于是我们在院子里的游泳池泡了下水,喝了点Panache(一种柠檬味清啤),又聊了会天,才去睡觉。

漂浮之岛

漂浮之岛

第二天一早起来,他开车带我去隔壁的尼斯(Nice)玩。大概快一小时的高速,全程海岸山峦,很奇妙的组合,风景很美。到了尼斯之后,看着那漫长的海岸线,我的心情也像那海上滑翔伞一样,飘得很高很高。Nice的海岸,就像是你可以想象法国海边小镇一样,充满了欧式风情。先去集市逛了下,看了下各式果蔬(真的是怎么看都看不腻)。然后又登高远眺,眺望整个尼斯的海岸。只怪天气太热,走了一会实在热的不行,直接找了一家海边的小酒吧进去坐着,买了一杯啤酒,坐在阳台上吹着海风聊天。看着石滩(对,是鹅卵石的石滩,不是沙滩)上挤满了人晒太阳,突然想念起佛罗里达来。喝完啤酒,我们沿着海边走了一圈,然后又晒得不行,于是决定去商场吹一下空调。在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,欧洲大陆的公共厕所(除了机场以外)都是要收费的,连很多商场里也是,所以要随时准备好硬币零钱(我有拿着纸币的惨痛教训,捂脸)。空调吹着不想走(欧洲商场里的冷气真的是最强的),于是干脆在商场旁边找了个吃饭的地方。点了个香煎鸭脯,调味还是很清淡,鸭肉却一点都不臊,吃完感觉清清爽爽不油腻。难得肚子里有剩余的空间,于是点了一个法式漂浮之岛甜点(île flottante),蛋白甜饼漂浮在香草奶油上,有种轻盈的感动。整个的口感也不是太甜(比美式甜点要淡几个档次),而且冰冻过,入口丝丝清凉,简直太适合不过在这酷暑中饮食。吃完甜点,我们又去Promenade du Paillon看小孩玩水(其实我也想玩,可以没有多余的衣服换洗,捂脸),然后在公园树荫底下,像其他欧洲人一样躺在草地上闲聊人生。真的是悠闲啊,一种无事要做的闲暇,这种感觉是在国内和美国都找不到的。聊着聊着也就快到了坐火车的时间,于是尼古拉斯开车送我到火车站。临别之际,真是感慨万千。五年来就见了这一次,一次就这么一天,然后就又是分别的时刻。许诺下次再来就一起去爬山划船,可谁知道下次是什么时候呢。

Promenade du Paillon玩水的小孩们

Promenade du Paillon玩水的小孩们

不过在海外呆了这么多年,也是逐渐看淡了离别。海外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现在科技的发达,通讯已不再是问题。

那就下次再见吧。

记于去巴塞罗那的火车上

重回牛津

当我开始写这篇游记的时候,已在意大利35度的高温天气中热成狗。空调在欧洲的不普及,也不是第一次让我惊讶。这更加让我想念上周牛津的天气,凉爽加微风,一如英伦绅士的温柔。(不像意大利西班牙的热情似火…尬笑)

六年前,作为一名暑假海外学习本科生,我有幸在牛津度过了一个半月的时光。记忆是如此的美好,以至于回到美国大农村后,我一直在寻找重回英伦的契机。直到这个暑假,我获得来欧洲开会的机会。碰巧本科学校海外交流项目也筹备了一个校友重聚活动,于是干脆经停英国,再去开会,省下机票钱(笑)。

到英国的前几天,气候凉爽,让从佛罗里达过去的我还略微感到一丝寒冷。当登上从伦敦到牛津的CrossCountry红色火车时,六年前的记忆一下都浮现出来。直到达到牛津小火车站时,一切都还是那么的不真实,感觉好像时间没有在这个古老的小镇留下任何痕迹。

Trout Inn小餐馆

Trout Inn小餐馆

因为其他校友的建议,我们决定重走泰晤士河岸,到Trout Inn去忆往昔。一个小时的漫步,不同届校友认识了彼此,也勾起了更多回忆。小餐馆跟六年前还是一样,安安静静地坐落在河旁边。一群英国人三三五五的喝酒聊天,享受着难得的阳光。要了一份aubergine咖喱(英式英语的eggplant,尬笑),佐一杯梅子苹果酒(cider),一下就把人带入了休假感觉。不得不说英国的cider真的是很好喝,有芒果味、梅子味、柠檬味等多种口味。美国更流行的是IPA,而我又不太喜欢苦啤,所以看到这么多水果酒,简直是到了天堂的感觉(笑)。

Pimm’s水果酒

Pimm’s水果酒

吃完饭,坐上了当年每天上学要坐的6号公交,到了旅店登记入住。这次选了一家离当年宿舍很近的老式旅馆,价格出其意料的便宜。稍作休息,换了一套正式一点的衣服,便沿着当年上下学的路,走去耶稣学院赴晚宴。在到耶稣学院以前, 先在兰多夫(Randolph)酒吧见了远道而来的佛罗里达理工校长,一起喝了一杯Pimm's。 Pimm’s是以琴酒为底的夏日水果特饮,一片黄瓜,几瓣草莓,一片柠檬,一片橙子,一撮薄荷盖顶,不得不说充满夏日风情,及其诱人。味道也是果味浓厚,冰爽解暑,一杯下去还想一杯。

牛津耶稣学院内部

牛津耶稣学院内部

聊了会天,便到了晚饭的时候,来到了久违的耶稣学院,发现自己住过的宿舍还是跟记忆里的一模一样(毕竟400多年的老建筑)。见到六年前教过自己的老师们,他们还记得我,激动的上去一个个美式拥抱(笑)。看到这一界的学生比我们当年多了一倍,突然就有种老了的感觉。入座了像是电影里一般的dinning hall,发现自己面前有了一张名牌“Mr. Jiapu Liang”, 突然就有种逼格提升了10倍的感觉(捂脸笑)。餐宴是以餐前面包,芒果小龙虾沙拉,覆盆子冰淇淋,香煎鸭脯,英式布丁,咖啡巧克力的顺序进行的。期间提供了气泡酒,红白葡萄酒,还有甜点酒佐餐。一顿吃下来,光各式刀叉就用的我手忙脚乱(我毕竟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孩纸哈哈)。 吃完晚饭,项目负责人突然邀请校友发言,完全没有准备的我,作为校友中唯一一个还是学生的,竟还临阵慷慨激昂的尬聊了一番,不过当然是没法跟人比。

好吃的香煎鸭脯

好吃的香煎鸭脯

晚宴之后,没人想说再见,于是大家又去了King‘s Arms酒吧,还撞见了一个有名的英国作者(当然我是附庸风雅),直到关门打烊,这才分道扬镳。

在牛津夜里凉爽的风中,恍惚间像是回到了六年前。当时的我,恐怕是怎么都没想到今日的自己会是这样。或好或坏,毕竟也是有梦想过,暂时还没完全破裂,就看还能前行多远。不过还有好多美食没有尝试,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(吃货的哲学,笑)。

希望还能再回来,至于过多久,谁在乎呢。回忆一直鲜明,我心永留牛津。

记于都灵火热的夏日

(P.S.这是我七年以来再一次开始写游记,有些乱七八糟,不过算是重拾文笔的起步吧。)

校友们与佛罗里达理工海外交流项目负责人和校长及其夫人合影

校友们与佛罗里达理工海外交流项目负责人和校长及其夫人合影